2025年3月4日下午,江西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科技中心培训室座无虚席。江西省实验动物学会张洁副理事长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的幕后英雄》的科普讲座。此次活动标志着江西省实验动物学会“济世生灵”科普讲堂正式启动。未来将定期开展系列科普活动,推动实验动物科学知识的普及与科技创新意识的提升。

讲座伊始,张洁副理事长由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切入,用生动的比喻阐释了实验动物在科研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对比普通动物与实验动物的不同,指出只有经过严格的遗传、微生物、环境及营养控制的实验动物才能确保科学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还以新冠疫苗研发为例,说明实验动物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不可替代性。“每一支疫苗的背后,都离不开实验动物作为‘替身’的默默奉献。”“它们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活试剂’,是新药安全评价的‘天平’,更是人类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讲座系统梳理了实验动物学科的发展历程。从1909年全球首个近交系小鼠的诞生,到我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制定与修订,再到江西省在实验动物领域的创新实践,张洁副理事长用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展现了学科的全球脉络与本土贡献。在介绍科普政策法规时,她重点解析了国际通行的“3R原则”(减少、优化、替代),并以江西中医药大学自主研发的“直接质谱”技术为例,说明通过技术创新减少实验动物使用量的可行性,并呼吁师生在科研中践行伦理准则:“对实验动物的尊重,本质上是对生命科学的敬畏。”
讲座还设置了问答环节,学生们就“实验动物福利”“职业发展方向”等问题踊跃提问。药学院学生李同学表示:“以前只觉得实验动物是科研工具,现在深刻理解了它们对人类健康的牺牲与贡献。”
江西省实验动物学会秘书长罗小泉在总结中表示:“这场讲座既是知识普及,更是一堂生命教育课。‘济世生灵’讲堂将持续架起科学与社会的桥梁,让更多人理解实验动物工作者的使命——既要有攀登科技高峰的锐气,也要常怀敬畏生命的初心。”